本文相關基金

      更多

      相關資訊

      嘉實動態

      嘉實基金王貴重:科創板開板五周年 “硬科技”煉就“強信心”

      字體大小:

      編者按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主力引擎。在舉國體制驅動之下,中國科技領域的突破和成果正星火成炬,不斷點亮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藍圖。借科創板開板五周年之機,和大家一起復盤回顧這片科創“試驗田”上的階段性“碩果”,期待廣大投資者能夠在全面深入了解科技投資的主要方向和核心邏輯之后增強信心,堅定選擇,共創美好未來。

      本期《基金經理投資筆記》為您分享科技投資方向觀點。


      2019年6月13日,肩負改革“試驗田”和推動經濟創新轉型兩大使命的科創板正式開板。歷經五年的發展,科創板實現了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硬科技”成色突出,“試驗田”作用彰顯,逐漸成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排頭兵”。

      在這五年里,科技投資經歷著周期和市場的洗禮。科技創新有其自身的周期和規律,具有全球性和普世性,而科技投資除了受技術創新突破、產業應用發展等因素影響,還會受到除此之外很多其他因素影響。不過,剝離各種噪音和干擾,我們始終相信科技領域能夠指數級做大“蛋糕”、相信優秀企業的價值創造、相信未來會更好。

      攻堅“硬科技” 科創“試驗田”成果豐碩

      作為“硬科技”核心資產的搖籃,科創板承載著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重要使命,主要服務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較高的科技創新企業,并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些企業也具備新質生產力的典型特征。

      科創板面世五年多來,日益成為“硬科技”企業上市的首選地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具備較高的中長期投資價值。從企業自身發展基本面來看,面對國內外多重因素的挑戰,近年來科創板諸多上市公司聚焦重點領域加快科技攻關,研發投入迭創新高,創新成果屢獲突破,國際競爭展露良好勢頭。

      營收總額穩中有升

      上交所披露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4月30日,科創板全部571家公司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977.8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超6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正增長,47家公司營業收入增幅超過50%;全年實現凈利潤759.6億元。若以2019年為基數,科創板公司近4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23.3%和24.4%,其中,92家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均超過30%,187家公司連續4年營業收入均實現增長,75家公司連續4年凈利潤均為正增長。

      研發投入迭創新高

      科技創新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支撐,研發投入決定創新要素的匯聚程度。2023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合計達到1,561.2億元,同比增長14.3%,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中位數為12.2%,83家公司研發強度連續三年超20%。截至2023年末,科創板已匯聚超過23萬人的科研人才隊伍,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例超過3成。

      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得益于持續穩定的高研發投入,2023年科創板公司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新突破。截至2023年末,累計124家公司牽頭或者參與的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等重大獎項,6成公司核心技術達到國際或者國內先進水平;累計形成發明專利超10萬項,部分企業落地的產品性能躋身國際領先水平。

      作為培育和打造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科創板行業結構布局與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高度契合,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行業公司合計占比超過80%,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逐步發展壯大。部分科創板公司積極面向人工智能、基因技術、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正加快謀篇布局。

      2023年科創板公司在高水平的國際競爭展露了較好勢頭,合計實現海外收入4,026.2億元,同比增長9.7%,占板塊整體營收的28.8%,展現較強韌性。科創板超七成公司積極布局海外業務,增強產業話語權和影響力的同時鍛造出一張張中國“硬”名片。

      明確方向和邏輯 把握這輪科技投資浪潮

      科創企業的發展壯大需要直接融資的強力配合。立足當下,無論是新興產業還是未來產業,正處于技術攻關和產業化發展的關鍵階段,需要更加精準有效的資金支持。為了在現有成果上進一步推動深化改革,證監會近日發布《關于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就是在進一步強調科創板“硬科技”特色的前提下,健全各項制度機制,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

      作為聯通實體經濟和社會資金的橋梁,嘉實基金始終致力于發揮科技投資的專業優勢,引導更多社會資金轉換為科技資本滋養關鍵產業,努力讓更多投資者分享到科技發展的成果。新一輪科技革命多學科交叉,技術壁壘更高,對投資團隊專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我們不斷精進自身、努力前行的方向。

      在科技投資中最忌急功近利,也最考驗專業和人性。今年3月以來,市場頻頻出現“科特估”的說法,我們認為,“科特估”這一概念可能更多對應的是市場對戰略稀缺性行業和新質生產力優質公司的低估,具有一定的投資邏輯,尤其是質地好但估值偏低、關鍵領域高端裝備、精密制造與新材料等,包括半導體、大飛機、機床、工業軟件、關鍵基礎材料等,以及顛覆性技術和未來產業,如國產算力、生物技術等細分行業需要保持高度關注。但“科特估”是長期趨勢,在高速輪動的行情結構下,對“科特估”行情短期爆發后能否形成趨勢,我們還是需要多一些耐心。

      對于科技投資,我們總結和構建了一套獨特的投資方法論:“一二三四五六”。具體來說,就是

      01

      以第一性原理為指導思想;

      02

      以摩爾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為兩條指導原則;

      03

      聚焦“信息、能源、生命”這三大人類的本質需求;

      04

      從方向、節奏、公司和估值四個步驟來搭建投資組合;

      05

      關注半導體、數字化、新能源、互聯網平臺、創新藥五大方向;

      06

      從空間、競爭、商業模式、管理層、成長性和市場預期六個維度挖掘優質公司。

      從科技創新的歷史規律來看,大概每十年會有一個產業爆發周期,這個周期又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硬件的創新,第二階段是媒介的遷移,第三階段是商業模式的變革,我們將其稱之為“硬三年,軟三年,商業模式再三年”。

      過去70多年中大致走過了五輪科技創新周期,分別是大型機、小型機、個人電腦、桌面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我們可以看到每一輪科技創新的連接數是上一輪的十倍,價值創造也是上一輪的十倍量級。由此可見,科技投資是名副其實“難而正確”的“長坡厚雪”,中長期投資價值稱得上“星辰大海”。

      新一輪科技創新周期我們認為是AIOT引領,即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軟硬件。隨著Open AI和GPT 4的面世,AI從弱人工智能向強人工智能的邁進,未來隨著大模型成本的不斷下降,AI將和萬物結合,所有跟信息技術相關的領域都會迎來一定程度的重塑。

      AI也是把握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要素之一。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內核就是技術革命性的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的配置,勞動者勞動要素之間都形成了一種量化倍數幾何式增效的一些組合、一種新的質態,而這最核心的就是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對于如何把握其中的投資機會和產業鏈結構,我們認為,目前這輪科技投資的整體架構分為底層的基礎設施、芯片層、服務器層,云層,再到上面的大模型、專用模型,最后到各個行業的應用,未來需要在整體的研究圖譜中密切跟蹤各個行業的發展進度。

      科技投資大多具有波動大、主題性的特點,同時具有全球性、普世性,我們需要理性認識到,中國科技發展在砥礪中前行,具體投資中對估值和節奏的把握挑戰較高。我們認為,解決科技投資難題需要盯住產業趨勢,在波動向下時堅定信心,在波動向上時穩住陣腳,不被短期情緒干擾。

      *風險提示:以上觀點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基金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及其特有風險,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基金是否和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基金管理人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或本金不受損失。基金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


      嘉實基金王貴重:科創板開板五周年 “硬科技”煉就“強信心”

      2024-06-21 來源:嘉實基金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主力引擎。

      編者按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主力引擎。在舉國體制驅動之下,中國科技領域的突破和成果正星火成炬,不斷點亮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藍圖。借科創板開板五周年之機,和大家一起復盤回顧這片科創“試驗田”上的階段性“碩果”,期待廣大投資者能夠在全面深入了解科技投資的主要方向和核心邏輯之后增強信心,堅定選擇,共創美好未來。

      本期《基金經理投資筆記》為您分享科技投資方向觀點。


      2019年6月13日,肩負改革“試驗田”和推動經濟創新轉型兩大使命的科創板正式開板。歷經五年的發展,科創板實現了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硬科技”成色突出,“試驗田”作用彰顯,逐漸成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排頭兵”。

      在這五年里,科技投資經歷著周期和市場的洗禮。科技創新有其自身的周期和規律,具有全球性和普世性,而科技投資除了受技術創新突破、產業應用發展等因素影響,還會受到除此之外很多其他因素影響。不過,剝離各種噪音和干擾,我們始終相信科技領域能夠指數級做大“蛋糕”、相信優秀企業的價值創造、相信未來會更好。

      攻堅“硬科技” 科創“試驗田”成果豐碩

      作為“硬科技”核心資產的搖籃,科創板承載著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重要使命,主要服務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較高的科技創新企業,并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些企業也具備新質生產力的典型特征。

      科創板面世五年多來,日益成為“硬科技”企業上市的首選地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具備較高的中長期投資價值。從企業自身發展基本面來看,面對國內外多重因素的挑戰,近年來科創板諸多上市公司聚焦重點領域加快科技攻關,研發投入迭創新高,創新成果屢獲突破,國際競爭展露良好勢頭。

      營收總額穩中有升

      上交所披露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4月30日,科創板全部571家公司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977.8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超6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正增長,47家公司營業收入增幅超過50%;全年實現凈利潤759.6億元。若以2019年為基數,科創板公司近4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23.3%和24.4%,其中,92家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均超過30%,187家公司連續4年營業收入均實現增長,75家公司連續4年凈利潤均為正增長。

      研發投入迭創新高

      科技創新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支撐,研發投入決定創新要素的匯聚程度。2023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合計達到1,561.2億元,同比增長14.3%,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中位數為12.2%,83家公司研發強度連續三年超20%。截至2023年末,科創板已匯聚超過23萬人的科研人才隊伍,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例超過3成。

      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得益于持續穩定的高研發投入,2023年科創板公司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新突破。截至2023年末,累計124家公司牽頭或者參與的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等重大獎項,6成公司核心技術達到國際或者國內先進水平;累計形成發明專利超10萬項,部分企業落地的產品性能躋身國際領先水平。

      作為培育和打造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科創板行業結構布局與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高度契合,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行業公司合計占比超過80%,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逐步發展壯大。部分科創板公司積極面向人工智能、基因技術、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正加快謀篇布局。

      2023年科創板公司在高水平的國際競爭展露了較好勢頭,合計實現海外收入4,026.2億元,同比增長9.7%,占板塊整體營收的28.8%,展現較強韌性。科創板超七成公司積極布局海外業務,增強產業話語權和影響力的同時鍛造出一張張中國“硬”名片。

      明確方向和邏輯 把握這輪科技投資浪潮

      科創企業的發展壯大需要直接融資的強力配合。立足當下,無論是新興產業還是未來產業,正處于技術攻關和產業化發展的關鍵階段,需要更加精準有效的資金支持。為了在現有成果上進一步推動深化改革,證監會近日發布《關于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就是在進一步強調科創板“硬科技”特色的前提下,健全各項制度機制,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

      作為聯通實體經濟和社會資金的橋梁,嘉實基金始終致力于發揮科技投資的專業優勢,引導更多社會資金轉換為科技資本滋養關鍵產業,努力讓更多投資者分享到科技發展的成果。新一輪科技革命多學科交叉,技術壁壘更高,對投資團隊專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我們不斷精進自身、努力前行的方向。

      在科技投資中最忌急功近利,也最考驗專業和人性。今年3月以來,市場頻頻出現“科特估”的說法,我們認為,“科特估”這一概念可能更多對應的是市場對戰略稀缺性行業和新質生產力優質公司的低估,具有一定的投資邏輯,尤其是質地好但估值偏低、關鍵領域高端裝備、精密制造與新材料等,包括半導體、大飛機、機床、工業軟件、關鍵基礎材料等,以及顛覆性技術和未來產業,如國產算力、生物技術等細分行業需要保持高度關注。但“科特估”是長期趨勢,在高速輪動的行情結構下,對“科特估”行情短期爆發后能否形成趨勢,我們還是需要多一些耐心。

      對于科技投資,我們總結和構建了一套獨特的投資方法論:“一二三四五六”。具體來說,就是

      01

      以第一性原理為指導思想;

      02

      以摩爾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為兩條指導原則;

      03

      聚焦“信息、能源、生命”這三大人類的本質需求;

      04

      從方向、節奏、公司和估值四個步驟來搭建投資組合;

      05

      關注半導體、數字化、新能源、互聯網平臺、創新藥五大方向;

      06

      從空間、競爭、商業模式、管理層、成長性和市場預期六個維度挖掘優質公司。

      從科技創新的歷史規律來看,大概每十年會有一個產業爆發周期,這個周期又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硬件的創新,第二階段是媒介的遷移,第三階段是商業模式的變革,我們將其稱之為“硬三年,軟三年,商業模式再三年”。

      過去70多年中大致走過了五輪科技創新周期,分別是大型機、小型機、個人電腦、桌面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我們可以看到每一輪科技創新的連接數是上一輪的十倍,價值創造也是上一輪的十倍量級。由此可見,科技投資是名副其實“難而正確”的“長坡厚雪”,中長期投資價值稱得上“星辰大海”。

      新一輪科技創新周期我們認為是AIOT引領,即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軟硬件。隨著Open AI和GPT 4的面世,AI從弱人工智能向強人工智能的邁進,未來隨著大模型成本的不斷下降,AI將和萬物結合,所有跟信息技術相關的領域都會迎來一定程度的重塑。

      AI也是把握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要素之一。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內核就是技術革命性的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的配置,勞動者勞動要素之間都形成了一種量化倍數幾何式增效的一些組合、一種新的質態,而這最核心的就是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對于如何把握其中的投資機會和產業鏈結構,我們認為,目前這輪科技投資的整體架構分為底層的基礎設施、芯片層、服務器層,云層,再到上面的大模型、專用模型,最后到各個行業的應用,未來需要在整體的研究圖譜中密切跟蹤各個行業的發展進度。

      科技投資大多具有波動大、主題性的特點,同時具有全球性、普世性,我們需要理性認識到,中國科技發展在砥礪中前行,具體投資中對估值和節奏的把握挑戰較高。我們認為,解決科技投資難題需要盯住產業趨勢,在波動向下時堅定信心,在波動向上時穩住陣腳,不被短期情緒干擾。

      *風險提示:以上觀點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基金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及其特有風險,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基金是否和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基金管理人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或本金不受損失。基金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